今年(2025 年)三伏天于 7 月 20 日入伏,8 月 18 日出伏,共计 30 天,打破了近十年 40 天长三伏的惯例,成为近年来最短的三伏天。往年三伏天一般是 40 天,而今年三伏天变短是因为夏至和立秋之间只有四个庚日,导致中伏天缩短了十天。像这种 30 天的精简版三伏天在 2001 年到 2024 年仅占约 20%1236。
特殊的格局与气候影响
秋包伏格局
今年三伏天呈现出秋包伏的独特格局。入伏时间偏晚,又遇上闰六月,中伏与立秋撞在一起,秋老虎极有可能提前现身,立秋之后闷热感依旧不减,高温天气可能持续5。
副热带高压影响
副热带高压强势来袭,长江流域雨水充沛,高温高湿的天气让体感温度一路飙升,热射病的风险随之增加。此外,强对流天气可能频繁出现,农民朋友要警惕旱涝急转的情况5。
双重拉尼娜现象与全球变暖
今年气候受双重拉尼娜现象影响,虽然拉尼娜有制冷属性,但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,气象数据显示,2025 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预测偏高 0.5 - 1℃,高温日数明显增多5。
民间说法体现的特殊性
晚入伏
今年是“晚入伏”,2025 年的入伏时间是 7 月 20 日,老话说“晚入伏,热死牛”,意味着今年的高温天气可能比去年更猛烈6。
母伏
今年入伏那天是双日子,属于“母伏”,老话说“公伏凶母伏爽”,估计今年三伏天里的温度没那么极端